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在前,开新局。4月22-23日,由山东体育学院等35家沿黄九省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成立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在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隆重举行2023年峰会暨第二届全国体育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大会以“赓续黄河血脉,服务健康中国”为主题,聚焦探索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路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
期间,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成立并召开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讨会。山东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王毅、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栾风岩,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黄河流域体育非遗发展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武术九段邱丕相,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崔乐泉,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术九段李成银,滨州学院体育学院教授、院长张红霞,菏泽学院教授、武术系主任、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桑全喜,济南大学教授、区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闫民在线下参加会议,河南大学武术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洪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发展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王明建,山西运城学院体育学院教授、院长、段丽梅,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教授、副院长、司红玉,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聪在线上参加会议。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理事长、山东体育学院院长毛莉虹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会议由山东体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日照校区管委会主任张疆之主持。
毛莉虹首先向首批到会的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们颁发了聘书。聘任邱丕相教授为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任崔乐泉教授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李成银、桑全喜,洪浩、闫民、黄聪、王明建、段丽梅、张红霞、司红玉为学术委员会专家。
在接下来的讲话中,毛莉虹强调,黄河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山东体育学院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成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的生动落实,是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研究院将依托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紧紧抓住新时代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这两个重点,通过建立学术研讨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研究成果转化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山东体育学院与沿黄河高校、科研院所、非遗基地和传承人等沟通交流,以新时代体育学学科的“硬支撑”和创新性传承弘扬体育文化的“软联通”,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路径夯基筑本、聚势谋远,将研究院建设成为集黄河流域体育非遗保护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发应用、社会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教育基地。
武术学院院长张茂林向与会领导、专家汇报了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近期重点工作等。他提出,研究院将以“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理念为指导,聚焦山东省委“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学科融合与发展,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体育文化,不断提升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流域体育非遗研究院职能作用发挥、主要学术方向与重点研究领域以及构建有中国底蕴、黄河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及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和充分交流,为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建言献策。专家们一致认为,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成立,既是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拓展和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学科领域的重要举措。专家们建议,尽量争取国家文旅部、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山东省文旅厅、山东省体育局等多方支持和经费保障。要紧紧围绕研究院的发展定位、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凝练主要研究方向,建立研究团队,邀请沿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指导联合攻关,持续加强黄河流域体育非遗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证研究,早出成果,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体育非遗传承保护水平提供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大家一致期待研究院能够取得实效、实现预期,为黄河流域体育非遗保护传承实践和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研究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