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2日,第四届全国体育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2025年峰会在天水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健康未来”为主题,共同体成员以及来自34家高校、企业等代表参加会议。
在开幕式上,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理事长、山东体育学院校长毛莉虹指出,体育健康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与鲜明的特色,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宏大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次论坛首次走进西北地区,恰逢“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不仅是对黄河文化根脉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体育健康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与积极探索。要凝聚共识、引领前沿,积极探索体育健康产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共同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壮丽乐章。天水师范大学校长汪聚应表示,从齐鲁大地的浪潮奔涌,到羲皇故里的锦绣山川,为这场跨流域、跨领域的盛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要以“共同体”之名,汇智聚力、携手前行,让体育的活力赋能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让健康的理念浸润两岸百姓的幸福生活。
会上,山东体育学院与天水师范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是山东体育学院首次与西部高校签约共建,双方将重点在学科共建、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协同创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以实质性合作为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贡献体育教育力量。
大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张瑞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段锐教授、山东体育学院张志勇教授作主旨报告。张瑞林教授从体育改革形势、价值功能转变、改革思路及重点问题四个维度,深入解析了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引。段锐教授通过梳理运动健康科学从古希腊医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加强跨学科研究、完善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解决方案,为推动“运动是良医”理念落地提供了科学依据。张志勇教授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关键命题,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结合现代体育科学发展趋势,打造既具民族特色又具世界意义的中国体育学派。三位专家的报告既有宏观战略思考,又有微观实践指导,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前沿观点对于把握体育事业改革方向、推动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围绕着体育学科专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并集体参观天水师范大学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文/赵建民)